三农实践网

欢迎访问三农实践网

三农实践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农村建设

凭空“造”地 坐地“生”钱

时间:2009-12-31 来源:  作者:
  浙江发动开展规模超过百万户的住房改造工程,地从哪来?钱又从哪来?

  因地制宜

  “在农房改造中,我们注重发挥村级自主性,如果同意,市财政可以出资搞规划,帮试点村制订个性化方案。方案明确,统哪些、如何统,拆哪些、留哪些,怎样建、何时建,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90%以上的人通过后,再以村规民约形式进行固化。”临海市委书记尹学群说。

  记者了解到,在农村住房改造过程中,浙江省按照“宜改则改、宜迁则迁、宜并则并”的思路,因地制宜多形式开展。具体到每家每户拆不拆、建不建、迁不迁的问题,则充分尊重农民自身意愿。

  对城镇规划区内的农居点,许多地方采用集中新建的模式,政府“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安置”,建造以多层、小高层、高层为主的大型社区,配套完善公共设施,引导农民生活进社区、生产进园区、商贸进市场,实现村庄向社区转变、向工业转变、农民向市民转变。

  部分村庄则实行旧村改造模式。实施这种模式,主要考虑这类村既有成排漂亮的新房,又有破旧不堪的老房,而有限的指标又不能满足建房需求。对此,主要采取整体规划后保留新建,成片拆除旧房,就地建设新公寓房的方式进行改造建设。绍兴县孙端镇皇甫庄村,在全村对拆旧建新方案达成共识的前提下,实施了旧村局部改造模式。这个村一起期工程拆迁房屋83间,新增盘活土地10.75亩,利用盘活的土地建成了农民公寓楼4幢,已安置住房困难户48户167人。

  将农民转化成城市居民,推动农民进城也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一条路子。嘉兴市独辟蹊径,通过“两分两换”,即把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,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,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,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。使农民由散居变为集中居住,由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变成市民、社区的生活方式,受到了农民欢迎。


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