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农实践网

欢迎访问三农实践网

三农实践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农村建设

自由贸易催逼国内水果业调整转型

时间:2009-12-31 来源:  作者:
  
越南边民在凭祥市浦寨边贸区互市鲜梨。本报记者张爱林摄


  目前,在中国市场上见到来自东盟的水果已经不再稀罕了。随着合作进程的加快,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1月全面建成。事实上,随着中国-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,中国和东盟的水果贸易已基本实现零关税,中国与东盟间的水果贸易也从最初边民肩挑式的“小打小闹”,升级为繁忙的“车来车往”。

  在水果贸易带来互惠互补的同时,人们也开始担心:由于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,来自东盟的大量水果极可能影响和冲击国内水果产业,国内水果产业亟待作出相应调整。

  东盟水果水陆并进登陆中国

  天刚放亮,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的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里,人流、车流不断,很是热闹。琳琅满目的各色水果都被商家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,标牌上“泰国”“越南”等字眼特别醒目。

  “泰国进口水果啊,质量好,价钱便宜。”批发商王强站在店铺门前招呼来往的顾客。在他的摊位上,标明为产自泰国的山竹和榴莲特别吸引人的眼球。“以前这里卖的全部是国内水果,这几年越南、泰国水果越来越多,一些品种国内没有,像山竹,榴莲等。”

  王强告诉记者,最开始五里亭的东盟国家产的水果九成以上是从广东转运过来,但现在,从泰国经越南、广西凭祥再到南宁这条陆路已经十分畅通,如今五里亭销售的东盟水果有八成以上来自于这条渠道。“不耽误的话全程在两三天之内,更容易保鲜,运输也更方便。”

  五里亭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是广西及南宁市“菜篮子工程”的重点工程,也是部全国“定点市场”之一,多年来一直是广西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。现在市场中兼营东盟水果批发生意的门店正在增多。市场总经理李树关透露,来自东盟国家的水果已经在五里亭小有地位,来源渠道以中越边境陆上通道为主,也有部分通过广西沿海港口或广东运来。

  日趋红火的进口水果交易,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快速推进。2002年11月签署《全面合作框架协议》、决定共同建设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,中国与东盟率先启动了“早期收获”计划,500多种产品纳入关税减免对象,税率一次性降低至0%至5%,其进程之快出乎人们意料。

  从2003年10月1日,中泰两国蔬菜和水果率先实现零关税,到2006年1月,中国-东盟早期收获协议下的产品已全部实现了零关税。中国-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,从2010年1月1日起,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,更大范围内的货物贸易自由化即将成为现实。

  广西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杨亚非认为,中国与东盟双方共同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,特别是水果进出口关税的减免,大大刺激了水果贸易,特别是来自越南、泰国等国家的进口水果更是受益匪潜,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市场。

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